李长生 官方网站

+收藏:http://lichangsheng.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对李长生的评价
2016-02-15    浏览(1274)    作者:文山    来源:李长生 官方网站

黑黑的线条堆积成的缰绳,也许是可以缚住命运的绳索,一条光影绚烂的虚拟的路,或许就是传说中的骑士踏马远行的羁旅。一张白纸上的热烈燃烧的枯木,曾经穿透过怎样的黑夜?那空无一物的画布,无限扩张自己梦想的疆土,把李长生带到现实之外遥不可及的旅途。远方会有什么?是要在画布上愿意穷其一生寻找的镜像。

一个精神萎顿泯然众人的画家,再好的技法也不能让其变为一个能给人以精神启蒙和灵魂洗礼的艺术家,他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照本宣科的画匠。而艺术探索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时代符号、民俗话语、主流形态和性别意识都有可能成为突围的缺口。那就是追问生命的感悟,捕捉和描绘时光的印迹。正如一个喜欢背双肩包的人肯定喜欢旅行,这个灵魂一直桀骜不驯的人,最愿意干的事情,就是从热闹处读出荒凉,在鲜美的世界背后找到蝙蝠翻飞的废墟,在废墟的阴影处,与生命手谈。人们总会在不经意间思索生命的价值,生命的真正内涵是所有人都苦苦求索的,但是我们却很难能够捕捉到生命的真正轨迹,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广泛到我们看不到它的边际,生命又是如此飘渺而朦胧的,每个人都拥有生命,也都生活在生命的包围中,但是却没有人见到生命的真实面貌,生命是

一种不经意却又必不可少的存在,欣赏李长生的作品,可以听到他对于生命的解读。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那种生命的庄严和厚重,那是一种对于生命的反复审视之后才会有的体悟和感受。艺术源于生活,满含着对生活的探究与讴歌。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国画艺术还是西方经典的油画艺术都强调意境的美。同的是国画艺术用墨韵渲染淡雅境界,而油画则用更为具象的表达和色彩形象美来诠释对于生活的感悟。李长生通过对树木种形态的捕捉来展现对能像那些一味取悦于市场的商品风景,永远的风平浪静,永远的春光明媚。凡高在自杀前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后一幅画是麦田上空盘旋着一群乌鸦和乌鸦的凄鸣,这种辉煌悲情和黄钟大吕般的绝唱正是发自凡高那颗笼罩着不祥预感的伟大心灵。内心没有情感的起伏,哪里会酿造出万道光芒。李长生的画在情感上来源于他的内心”。致力于对中国画传统语言框架的突破与拓展,艺术风格有了重大转变。李长生的作品中,看到了造型的变形元素,他们和谐而统一地集合在一幅画之中,我们在他的画上可以随处看到这种单刀直入的趣味,无论是平抹出的色块,还是不假思索划出的线,都在制造着一种不可调和、不可遏制的激情。那些用平抹中拖出的沼泽般的肌理,那些尖尖的、细细的、长长短短的、时聚时散又时隐时现的线,或与块面合谋,或幽魂般独来独往,画作中特有的符号。用各种线条的柔情表达着他内心中那充满未知的心绪和深不可测的平静。从先辈那里了解到中国艺术历经新生、发展、跌宕、扭曲和反思的岁月,其间有艺术新生的愉悦、现实主义的自觉、回归现实的“乡土情”的思索、提倡用诚实的态度去刻画严峻人生的探索和东西互融、以西养东的艺术践行??李长生这个“来自东方的艺术家”最终选择了“西学为我所用”,他的作品中始终带有明显的东方神韵和中于生命的活力,情绪饱满,感情真挚。风景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却不知从何时开始已经被挪到都市化的社会边缘。以致那些囚在中心的人要想看看风景,就得借节假日蜂拥般地跑到城郊、远郊、远远郊,乃至天涯海角。但李长生不必,“风景”就驻守在他的心中,驻守在他“生命中最宁静的角落”。他只需坐在画室面对画布痴迷片刻,眼前便幻化出一个“美景”,他便又可以坐在那里出现在李长生的笔下的风景,并非全是美景,它们时而灿烂,时而苍凉;时而明媚亮丽,时而幽暗深邃;时而雷电交加、冲突四起,时而风息雨停、静如秋水;时而袭来一股暖暖的人间温情,时而又弥漫着瑟瑟的荒野之气??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还是风来雨至,炽热火焰以及瞬息万变的骚动不宁。李长生的作品所以会这样风云激荡,就因为它们是从画家的生命中辐射出来,而非对自然的如实模仿。所以,作画时的生命状态就决定了那些画作在情调上的反差。不妨说,李长生的画,就是一幅幅生命的景观。它们不可国情结,其美学思想和艺术智慧依然属于东方。他血液中流淌的,毕竟是东方的文化和中国的艺术情愫。李长生的画看似晦涩,没有具象的物体,但是能真正理解他的才是他的同道和朋友。真可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个天性敏感的人和所有聪慧的人一样,与痛苦的体验相依为命。古往今来,所有真爱艺术的人都深怀着相似的绝望和痛苦。其实,这种不幸是源自一种荒唐天真的幻觉—他们将无法获得完美的责任归咎于了自身。走南闯北的经历让李长生的思想锋芒和思维力度更有力量,他的艺术境界和美学高度因为有了闯荡的经历而更显升华,他的文化追求和生命演绎因为有了越来越多的经历而更为坚韧,他们的艺术轨迹和精品力作因此更见灿烂

                                                     文山        笔于燕京20


标签:李长生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